【社会实践】电气工程学院“领略大国重器,感受匠心传承”实践队完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3年09月01日 10:36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领略大国重器,感受匠心传承,2023年8月14日星期一,西南交通大学“领略大国重器,感受匠心传承”——电气工程学院赴川西调研实践队在占祥文老师的带领下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进行为期2天的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8月14日下午,队伍来到了三关桥。三关桥跨越在山崖中冲一条狭窄“天堑”的小金川河,原为藏式木结构申臂桥,1923年改为铁索桥,地系小金、金川、丹巴三县往来必经的三关口,得名于红军战士在三次反围剿中的三次决战,是小金县红色历史的见证者。

    三关桥南岸桥头堡为汉代风格的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上施小青瓦,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有“鱼钥间关”石刻,北岸桥头堡为哥特式石建筑,有行草“灵岩锁江”石刻。

    1935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懋功(今小金)时在此与国民党守军进行数次激烈的战斗,三关桥披上了弹痕,但始终屹立不倒,巍峨地立于滔滔江水之上,穿越历史的战火硝烟,向大学生们展示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巧妙设计。同学们在讲解中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自古传承的工匠精神,并为之叹服。

    在三关桥附近的一条走廊上,队伍还遇见了一位当地的老婆婆,她正在进行小金特色编织。经过同学们询问,婆婆告诉我们,这是小金县的传统习俗,屋顶上、院子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家一起织布、织腰带、绣头帕等等。在传统编织样式的基础上,大家还自创了许多新花样,给小金当地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同学们看着特色编织,再一次感叹劳动人民的巧手和匠心,感受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8月15日上午,队伍来到了春厂坝抽水蓄能电站,其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小金川河支流沃日河干流春厂坝水电站厂区内,它是全国首例梯级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科研项目。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项目开工建设以来,科研单位、参建单位和广大工程建设者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扬首创精神,克服工期紧张、非爆破方式开挖、施工空间狭小、全新技术挑战、工序项目繁多、交叉作业频繁等众多不利因素,与时间赛跑,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顽强奋战的意志,不断攻克各项技术难题,取得国家多项知识产权及首创研究成果,最终实现投产发电目标。

实践队伍在电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厂区的主要设施和工艺流程。根据自身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实践队成员们和厂房内的工作人员一起讨论,加强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参观完厂房之后,实践队伍前往参观了公司办公大楼,听取了电站工作人员对设备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的介绍,并观看了电站的实时运转状态图。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大型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和能源。

    中国小水电的开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小水电总装机容量为全球第一。春厂坝抽水蓄能电站是一代代工人和工程师们对于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而造就的,工人们克服疫情影响,按期按点完成目标,展现出良好履约能力与雄厚水电技术实力,彰显了中国创造大国重器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参观春厂坝水电站和三关桥,我们认识到:大国重器不仅是物质力量的象征,更是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结晶,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匠心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作为大国的一员,我们每个个体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不论是古时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蔡伦发明纸,还是近代人民筑造三关桥,现代人民打造大国重器,中国人民独具的匠心从未随时间逝去,反而在传承中愈发光大。我们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